首页 > 互动交流 > 热点关注

狂犬病防治知识

发布日期:2020-10-29 17:50 文章来源:巴中日报   浏览量:

一、什么是狂犬病?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属导致的一种急性脑炎,其按临床表现分为“躁狂型”和“麻痹型”,前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极度恐惧、恐水、怕风、咽肌痉挛、呼吸困难、排尿排便困难及多汗流涎等,后者以肢体软瘫最为多见。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一周以内发病或者1年以上再发病的情况极为罕见。狂犬病患者一旦发病后,几乎100%死亡。尽管狂犬病具有致死性,但却是可以有效预防的。

二、狂犬病病毒只有狗才能传播吗?

不是。狂犬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狂犬病在自然界的储存宿主动物包括食肉目动物和翼手目动物,这些动物都能传播狂犬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99%以上的人类狂犬病是由犬传播的。

犬是我国人类狂犬病的主要传染源,其次是猫。

根据我国目前的狂犬病流行情况,致伤动物传播狂犬病的风险可分三个等级:

(1)高风险:1.犬、猫;2.流浪的或野生的哺乳动物;3.蝙蝠。

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因此,我们建议被高风险动物致伤后,一律应及时进行开展暴露后处置。

(2)低风险:牛、羊、马、猪等家畜,兔、鼠等啮齿动物。

被低风险动物致伤后是否进行暴露后处置,应根据当地流行情况。一般不建议开展暴露后处置。若当地发现有低风险动物不明原因死亡或发现低风险动物有狂犬病的情况,建议按照高风险动物处置。

(3)无风险:非哺乳动物不患狂犬病,如龟、鱼、鸟类、昆虫等,被其致伤后属于无风险暴露,无需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

了解更多相关知识,请关注巴中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http://www.bzscdc.cn或微信公众号“巴中疾控”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